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公卿将军奏上尊号 曹魏 · 卫觊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八
相国安乐乡侯臣歆,太尉都亭侯御史大夫安陵亭侯使持节都督督军车骑将军□□臣仁,辅国将军清苑乡侯虎牙将军南昌亭侯臣辅,轻车将军都亭侯臣忠,冠军将军好畤乡侯臣秋,渡辽将军都亭侯臣柔,卫将军国明亭侯使持节都督督军镇西将军东乡侯使持节都督督军杨州刺史征东将军安阳乡侯臣休,使持节都督督军征南将军平陵亭侯臣尚,使持节都督督军徐州刺史镇东将军武安乡侯臣霸,使持节左将军中乡侯使持节右将军乡侯臣晃,使持节前将军都乡侯臣辽,使持节将军乡侯臣灵,匈奴单于臣泉,奉常臣贞,郎中令臣洽,卫尉安国亭侯臣昱,太仆臣夔,大理东武亭侯臣繇,大农臣霸,少府督军史将作大匠千秋亭侯臣照,中领军中阳乡侯臣楙,中护军臣陟,屯骑校尉都亭侯臣祖,长水校尉关内侯臣凌,步兵校尉关内侯臣福,射声校尉关内侯臣质,振威将军涅乡亭侯臣题,征虏将军都亭侯臣触,振武将军亭侯臣当,忠义将军乐乡亭侯臣生,建节将军平乐亭侯臣圃,安众将军元就亭侯臣神,翼卫将军都亭侯臣衢,讨夷将军亭侯臣慎,怀远将军关内侯臣巽,绥边将军常乐亭侯安夷将军高梁亭侯臣炳,奋武将军长安亭侯臣丰,武卫将军安昌亭侯臣褚等稽首言:
臣等前上言,汉帝奉天命以固禅,群臣因天命以固请,陛下违天命以固辞,臣等顽愚,犹知其不可,况神祗之心乎!
宜蒙纳许,以福海内欣戴之望。
丁卯制书诏臣等曰:「以德则孤不足,以时则虏未灭,以群贤之灵,得保首领,终君魏国,于孤足矣。
孤者,胡足以辱四海?
至乎天瑞人事,皆先王圣德遗庆,孤何有焉?
是以未敢闻命」。
臣等伏读诏书,于邑益甚。
臣等闻《易》称「圣人奉天时」,而《论》曰:「君子畏天命」。
天命有去就,然后帝者有禅代。
是以唐之禅虞,命以在尔;
虞之顺唐,谓之受终。
知天命去已,故不得不禅;
舜知历数在躬,故不敢不受。
不得不禅,奉天时也;
不敢不受,畏天命也。
汉朝虽承委末陵迟之馀,犹务奉天命以则尧道,是以愿禅帝位而归二女。
陛下正于大魏受命之初,抑虞夏之达节,尚延陵之让体,所枉者大,所直者小;
者轻,所略者重。
中人凡士,犹为陛下陋之,殁者有灵,则重华必忿愤于苍梧之神墓,大夏必郁邑于会稽山阴,武王必不悦于高陵之玄宫矣。
是以臣等敢以死请。
且汉政在奄宦,禄去帝室七世矣。
遂集矢石于其宫殿,而二京为之丘虚。
当此之时,四海荡覆,天下分崩。
武王亲衣甲而冠胄,沐雨而栉风,为民请命,则活万国;
为世拨乱,则致升平。
鸠民而立长,筑官而置吏,元元无过罔于前叶,而始有造于华裔。
陛下即位,光昭文德,以翊武功;
勤恤民隐,视之如伤:惧者宁之,劳者休之;
寒者以暧,饥者以
远人以德服,寇敌以恩降。
迈恩种德,光被四表。
稽古笃睦,茂于放勋
网漏吞舟,裕于周文。
是以布政未期,人神并和。
皇天则降甘露而四灵,后土则挺芝草而吐醴泉。
虎豹鹿菟,咸素其色;
雉鸠燕爵,亦白其羽。
连理之木,同心之瓜,五采之鱼,珍祥瑞物,杂还于其间者,无不毕备。
古人有言:「微禹,吾其鱼乎」!
微大魏,则臣等之白骨既交横于旷野矣。
伏省群臣内外前后章奏,所以陈叙陛下之符命者,莫不条河洛之图书,授天地之瑞应,因汉朝之款诚,宣万方之景附,可谓信矣著矣,□矣裕矣,高矣丘矣,三王无以及,五帝无以加,民命之悬于魏邦,民心之素于魏政,卅有余年矣。
此乃千世时至之会,万载壹遇之
达节广度,宜于斯际;
拘挛狭行,不施于此时。
久稽天命,罪在臣等,辄营坛场,具礼仪,择吉日,口昭告昊天上帝,秩群神之礼,须禋祭毕;
会群寮于朝堂,议年号正朔服色当所以施行,臣谨拜表朝堂
臣歆、臣、臣、臣仁、臣、臣辅、臣忠、臣、臣柔、臣、臣、臣休、臣尚、臣霸、臣,臣晃、臣辽、臣灵、臣泉、臣贞、臣洽、臣昱、臣夔、臣繇、臣霸、臣、臣照、臣楙、臣陟、臣祖、臣凌、臣福、臣质、臣题、臣触、臣当、臣生、臣圃、臣神、臣衢、臣慎、臣巽、臣俊、臣炳、臣丰、臣褚,诚惶诚惧,顿首顿首,死罪死罪(碑本《隶释》十九,《魏志·文帝纪》引《献帝传》。案:《古文苑》、闻人牟准魏敬侯碑阴》,言「群上尊号奏卫觊撰,钟繇书」。)
以王仲为治书侍御史 晋 · 晋武帝
 出处:全晋文卷六
司空王基,夙为先帝授任,尚书郎仲,虽复清途,犹未免楚挞,其以仲为治书侍御史(《书钞》六十二引《太康起居注武帝诏。案《魏志》,王基子徽早卒,孙廙,仲盖幼子。传未见,张采所据《书钞》,仲字作冲,未审孰是。)
梁王肜谥议 西晋 · 蔡充
 出处:全晋文
位为宰相,责深任重,属尊亲近,旦为宗师,朝所仰望,下所具瞻。
而临大节,无不可夺之志;
当危事,不能舍生取义;
悯怀之废,不闻一言之谏;
淮南之难,不能因势辅义;
赵王伦篡逆,不能引身去朝。
宋有荡氏之乱,华元自以不能居官,曰:“君臣之训,我所司也。
公室卑而不正,吾罪大矣”。
夫以区区之宋,犹有不素餐之臣,而况帝王之朝,有苟容之相,此而不贬,法将何施!
谨案《谥法》。
“不勤成名曰灵”。
见义不为,不可为勤,宜谥曰“灵(《晋书·梁王肜传》。永康二年薨,博士陈留蔡充谥云云。)”。
重议 西晋 · 蔡充
 出处:全晋文
肜为宗臣,而国乱不能匡,主颠不能扶,非所以为相。
故《春秋》讥华元乐举,谓之不臣。
且贾氏之酷烈,不甚于吕后,而王陵犹得杜门;
赵王之伦之无道,不甚于殷纣,而微子犹得去之。
近者太尉陈准,异姓之人,加弟徽有射钩之隙,亦得托疾辞位,不涉伪朝。
何至于彤亲伦之兄,而独不得去乎?
赵盾入谏不从,出亡不远,犹不免于责,况彤不能去位,北面事伪主乎?
宜如前议,加其贬责,以广为臣之节,明事君之道(《晋书·梁王肜传》。梁国常侍孙霖亲党称枉,台乃下符云云。充重议云云。朝廷从充议,故吏复追诉不已,改谥曰孝。)
傅亮 南朝宋 · 蔡廓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七
扬州位居卿君之下,常亦惟疑。
然朝廷以位相次,不以本封,复无明文云皇子加殊礼。
齐献王为骠骑,孙秀来降,武帝欲优异之,以为骠骑,转齐王为镇军,在骠骑上。
若如足下言,皇子便在公右,则齐王本次自尊,何改镇军,令在骠骑上,明知故依见位为次也。
齐王司空贾充太尉,俱录尚书署事,常在后。
潘正叔奏《公羊》事,于时三录,梁王肜卫将军,署在太尉陇西王泰、司徒王玄冲下。
太元初,贺新宫成,司马大傅为中军,而以齐王柔之为贺首。
安帝太子,上礼,徐邈为郎,位次亦以太傅诸王下。
又谒李太后宗正尚书高密王为首,时王东亭仆射
王徐皆是近世识古今者。
足下引式乾公王,吾谓未可为据。
其云上出式乾,召侍中彭城王植、荀组、潘岳、嵇绍、杜斌,然后道足下所疏四王,在三司之上,反在黄门郎下,有何义?
且四王之下则云大将军梁王肜,车骑赵王伦,然后云司徒王戎耳。
梁、赵二王亦是皇子,属尊位齐,在豫章王常侍之下,又复不通。
盖书家指疏时事,不必存其班次;
式乾亦是私宴,异于朝堂
如今含章西堂,足下在仆射下,侍中尚书下耳。
来示又云云曾祖与简文对录,位在简文下。
吾家故事则不然,今写如别。
王姬身无爵位,故可得不从夫,而以王女为尊。
皇子出仕则有位,有位则依朝,复示之班序。
唯引泰和赦文,差可为言。
然赦文前后,亦参差不同。
太宰上公,自应在大司马前耳。
简文虽抚军,时已授丞相殊礼,又中外都督,故以本任为班,不以督中外便在公右也。
护军方伯,而位次故在持节都督下,足下复思之(《宋书·蔡廓传》,时疑扬州刺史庐陵王义真朝堂班次,书,答。)
张孺人墓志铭嘉定十七年 南宋 · 度正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七二
通判成州赵式父运舆遣其子徽来言曰:「先孺人弃诸孤,诸孤哀慕,夙夜不宁。
今七阅月,宅兆既成,将以今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勉奉大葬。
重惟先孺人平日行乎家庭、施于宗族以及乎邻里乡党者具有本末,今而无以传示久远,是重不孝之罪也,子盍为我书之」?
某发书泣曰:「某不孝,越在草土,荒迷不能执笔,诚无以堪此事」。
则又曰:「始子入对集英,过吾乡,吾方居具庆下,子来叙同年之好,则请升堂拜吾父吾母。
是日吾父吾母甚悦,期子甚远。
昨者子领左符来吾乡,又屡得拜子之父、子之母,视之如往时吾父吾母之视子。
今天降酷罚,两家之亲不幸至大故,以吾之痛毒,知子之不堪也。
然子之丧其亲今也亦既以期月矣,子则哀其亲,而遂无以及人之亲,其如朋友之义何」?
凡三往返不能却,其请益勤,乃不敢终辞,因为叙其大概以铭焉。
孺人讳慧清姓张氏,世为洺州人,其居号张村,以财雄于乡。
曾祖陟,赠忠训郎
祖周,登政和二年武举第,仕至武翼郎
考潜,保义郎
妣竹氏,某州团练使四厢指挥使秉之女。
孺人抚州金溪,性慈仁而气刚直,有河北之风。
及归木洞赵氏为家妇,乃能怡颜下气,顺事其姑,辑睦二姒,每事必问而后行,内外宗族率皆宜之。
凡祭祀宾客,修治黍稷,祗饬蔬果,为酒为醴,靡不精洁,士大夫往来三峡者叹异焉。
自处俭约,见冻馁者与尪疾者必恻然加惠。
及专家政,躬自操执,饭食率后于人,衣服器用务从质素。
晚虽丰裕,且就禄养,亦不改。
坐必端庄,未尝倾倚,被酒即起,家人劝之稍自舒散者,辄作色曰:「父母训我如此」。
至死不变。
常有气懑疾,自七十以上脱然无复他苦,更康强,步履轻健。
至是复觉气懑,命家人扶坐胡床,少顷而逝,实嘉定十六年四月二十有九日,得年八十有九。
子男三人:长某,先二十年卒;
次运舆,宣教郎
季遇
女二人,长适鲁仲琏,次适何震孙。
孙男七人,曰道、曰衡,乡贡进士
曰卫、曰徽、曰衎、曰冲、曰衢。
女八人。
岁在甲寅,天子推庆寿恩,特封孺人
孺人性孝慈友弟,每岁子孙环侍,奉卮酒以进(《性善堂稿》卷一四。)
此下原校:「按此下有脱误,原本所载铭云:『维人之生,禀命于天,其赋也均,其受也全。
二气流行,清浊以宣。
或钟其会,或蹈其偏。
或达而夭,或穷而延。
有美斯人,温厚粹渊。
宗族称孝,乡党称贤。
乡贤汇征,如斯连。
独不得进,优游林泉。
畴昔及门,黄发华颠。
鸡犬驯驯,清风萧然。
诗书满家,子孙满前。
寿考康宁,八十四年。
乃书其事,铭于新阡。
庶几来者,将有考焉』。
按此铭不知何人之铭,详其文义,决非张孺人之铭也。
系当时钞写之误,无别本可校,仍附录于此」。
溪州铜柱 后唐 · 李宏皋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三
粤以天福五年岁在庚子夏五月
楚王天策府学士李宏皋谓曰。
我列祖昭灵王
汉建武十八年
徵侧龙编
铜柱象浦
其铭曰。
金人汗出。
铁马蹄坚。
子孙相连。
九九百年。
是知吾祖宗之庆绪绵远。
则九九百年之运昌于南夏者乎。
五溪初宁
偫帅内附。
古者天子铭德。
诸侯计功。
大夫称伐。
必有刊勒。
垂诸简编。
将立标题。
式昭恩信。
敢继前烈。
为吾纪焉。
宏皋承教濡毫。
载叙厥事。
盖闻牂牁接境。
盘瓠遗风。
因六子以分居。
五溪而聚族。
上古以之要服。
中古渐尔羁縻。
洎师号精天
相名姎氏。
汉则宋均置吏。
称静溪山。
唐则杨思兴师。
遂开辰锦。
迩来豪右。
时恣陆梁。
去就在心。
否臧由巳。
溪州彭士慭(一作士然
世传郡印。
总州兵。
布惠立威。
识恩知劝。
故能历三四代。
长千万夫。
非德教之所加。
岂简书而可畏。
亦无辜于大国。
亦不虐于小民。
多自生知。
因而善处。
无何。
忽承间隙。
俄至动摇。
我王每示含宏。
常加姑息。
渐为边患。
深入郊圻。
剽掠耕桑。
侵暴辰澧。
疆吏告逼。
郡人失宁。
非萌作孽之心。
偶昧戢兵之法。
焉知纵火。
果至自焚。
时晋天子肇创丕基。
倚注雄德。
文皇帝之徽号。
武穆王之令谟。
册命我王。
开天策府。
天人降止。
备物在庭。
方振声明
又当昭泰。
眷言僻陋。
可俟绥怀。
而边鄙上言。
各请效命。
王乃以静江军都指挥使刘勍
率诸部将
付以偏师
钲鼓之声。
震动溪谷。
彼乃弃州保崄。
结砦凭高。
唯有鸟飞。
谓无人到。
刘勍虔遵庙算。
密运神机。
跨壑披崖。
临危下瞰。
梯冲既合。
水泉无汲引之门。
樵采莫通。
粮糗乏转输之路。
因甘衿甲。
岂暇投戈。
彭师杲为父输诚。
刺身纳。
我王悯其通变。
爰降招携。
崇侯感德而归周。
孟获畏威而事蜀。
王曰。
古者叛而伐之。
服而柔之。
不夺其财。
不贪其土。
前王典故。
后代蓍龟。
吾伐叛怀柔。
敢无师古。
夺财贪地。
实所不为。
乃依前奏授彭士慭溪州刺史
就加检校太保
诸子将吏。
咸复职员。
锡赉有差。
俾安其土。
仍颁廪粟。
大赈贫民。
迁州城
下于平岸。
溪之将佐
衔恩向化。
请立柱以誓焉。
于戏。
王者之师。
贵谋贱战。
兵不染锷。
士无告劳。
肃清五溪
震詟百越。
底平疆理。
保乂邦家。
尔宜无扰耕桑。
无焚庐舍。
无害樵牧。
无阻川涂。
勿矜激濑飞湍。
勿恃悬崖绝壁。
君亲之厚施。
我不徵求。
感天地之至仁。
怀宁抚。
苟违诫誓。
是昧神祇。
卫于子孙。
庇尔族类。
铁碑可立。
敢忘贤哲之踪。
铜柱堪铭。
愿奉祖宗之德。
宏皋仰遵王命。
谨作颂焉。
其词曰。
昭灵铸柱垂英烈。
手执干戈征百越。
我王铸柱庇黔黎。
指画风雷开五溪
五溪之险不足恃。
我旅争登若平地。
五溪之众不足凭。
我师轻蹑如春冰。
溪人畏威仍感惠。
纳质归朝求立誓。
誓山川兮告鬼神。
保子孙兮千万春。
义兴周将军 五代末宋初 · 徐锴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八
君字子隐
义兴阳羡人
鄱阳太守鲂之子。
少而跅弛。
任侠自处。
不护细行。
乡人以为暴焉。
尝感父老之言。
南山之虎。
长桥之蛟。
并巳为三害。
于是入山杀兽。
既而搏蛟。
浮沈三日。
竟断之而出。
初里人以为君之没也。
室家相庆。
既出。
始知人患巳之深也。
乃入吴。
寻二陆而师之。
学成义立
以忠烈自处。
期年而州府交辟。
嗟夫。
观过知仁。
则向之所为。
非巨恶矣。
吴末为无难督。
王浑平吴。
置酒高会。
调吴人曰。
诸君亡国之馀。
得无戚乎。
君曰。
汉室分崩。
三方鼎足。
魏灭于前。
吴亡于后。
亡国之戚。
岂独一人。
有惭色。
荆楚之烈。
气淩太原
兵灭之馀。
折而不挠。
及为广平太守
积纪滞讼。
决之一朝。
君之果也。
从政乎何有。
以母疾罢归。
内史
徵拜散骑常侍
君曰。
古人辞大不辞小。
乃先之楚。
化行俗易。
然后从徵。
及居近侍。
多所规讽。
御史中丞
纠劾不避宠戚。
梁王肜违法。
君深文按之。
齐万年反。
权臣恶君之强直。
以君讨之。
移孝于忠。
有死无二。
贼策之曰。
周君才兼文武。
若专断而来。
不可当也。
如受制于人。
此成擒耳。
呜乎。
盗有道焉。
其知之矣。
及六陌之役。
梁王为帅。
军人未食。
促令进。
而绝其后继。
君自知必败。
赋诗曰。
去去世事已。
策马观西戎
藜藿甘
期之克令终。
言毕而战。
自旦至暮。
斩首万计。
弦绝矢尽。
而援不至。
左右劝之退。
君以为凿门而出。
义不旋踵。
遂殁焉。
梁王以宗戚之贵。
义兼家邦。
非不知良材为国之所凭。
盖利欲之诱深。
而爱国之情浅也。
而况悠悠偫品。
安足言哉。
由是而言。
君之所按。
非深文也。
夫奸臣之与直士。
其不合有三。
佞直不同。
嗜好亦异。
一也。
邪正相形。
才望相绝。
虽欲企尚。
不能效之。
抚心内愧。
遂成雠恶。
二也。
以小人之性。
度君子之心。
以为善人之进。
必来排已。
三也。
有此三者。
至于反兵。
贤人既殒。
遂及于国。
夫剖巢破卵。
凤凰不翔。
杀犨损犊。
圣人亦逝。
将军既殁。
西晋之所以沦胥也。
二子继德。
东晋之所以光启也。
君既除害。
乡里称之。
又尝著阳羡风土记。
则精灵所留。
游盼有在矣。
癸亥奉诏为祠官
东祷山岳。
将军之庙貌。
想先贤之高风。
周旋徜徉。
欲去不忍。
惟君之见危授命。
当官必理。
虽百代之王者。
愿以为臣焉。
郡县既以时致祀。
敢即其图像而为颂曰。
深山大泽。
实生龙蛇。
左湖右渎。
君子之家。
烈烈周君。
国之爪牙。
梁摧国圯。
命也如何。
越在童龀。
所游非类。
见善则迁。
过而无遂。
眈眈白额。
择肉朱殷。
矫矫长蛟。
喷沫飞涎。
摧斑碎掌。
润草丹川
无文曷行。
不学将落。
裹足时彦。
见机而作。
学成德备。
扬我王庭。
所居成政。
所历传名。
敏而应敌。
正以持倾。
亦既霜台
纠斯强禦。
自亲及疏。
何吐何茹。
翩彼权倖。
假国之威。
妒贤丑正。
言遂其私。
取彼贤人。
委之豺虎。
君实致身。
曾无二虑。
恭闻仙诰。
惟忠是与。
仰料将军
解形而去。
辽东千岁。
归鹤来翔。
威加四海
魂魄还乡。
矧兹藻。
在渚之阳。
斯文曷补。
实德无疆。
龙藏寺碑 隋 · 张公礼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二
窃以空王之道,离诸名相;
大人之法,非有去来。
斯故将喻师子,明自在如无畏,取譬金刚,信毕竟而不毁。
是知涅槃路远,解脱源深。
隔爱欲之长河,间生死之大海。
无船求渡,既似龟毛;
无翅愿飞,还同兔角。
故以五通八解,名教攸生;
二谛三乘,法门斯起。
检粗摄细,良资汲引之风;
挽满陷深,雅得修行之致。
若论乾闼之城皆妄,芭蕉之树尽空,应化讵真,权假宁实,释迦文非说□之□,须菩提岂证果之人?
然则习因之指安归,求道之趣奚向?
如幻如梦,谁其受苦;
如影如响,谁其得福。
是故维摩诘具诸佛智,灯□之坐斯来;
舍利弗尽其神通,天女之花不去。
故知业行有优劣,福报有轻重。
若至凡夫之圣人,天堂之与地狱,详其是非得失,安可同日而论哉?
往者四魔毁圣,六师谤法,拔发翘足,变象吞麻,李园之内,结其恶党,竹林之下,亡其善聚。
护戒比丘,翻同雹草。
持律□□,□等霜莲。
慧殿仙宫,寂寥安在?
珠台银阁,荒凉无处。
离离缀彩,宁劳周客;
含含奏曲,讵假殷人。
我大隋乘御金轮,冕旒玉藻,上应帝命,下顺民心,飞行而建鸿名,揖让而升大宝。
匪结农轩之阵,谁侚汤武之师?
称臣妾者遍于十方,弗遇蚩尤之乱;
执玉帛者尽于万国,无陷防风之祸。
斯乃天启至圣,大造区域,垂衣化俗,负扆字民。
昧旦紫宫,终朝青殿。
道高羲燧,德盛虞唐。
五福咸臻,众贶毕集。
低䒢出月,摇萐含风。
沉璧观书,龙负握河之纪;
功成治定,神奉益地之图。
于是东暨西渐,南徂北迈,隆礼言洽,至乐云和。
感天地而动鬼神,辩尊卑而明贵贱。
而尚劳己亡倦,求衣靡息。
岂非攸攸黔首,垢障未除;
扰扰苍生,盖缠仍拥。
所以金编宝字,玉牒纶言,满封盈函,云飞雨散
慈爱之旨,形于翰墨;
哀殷之情,发于衿抱
日月所照,咸赖陶甄;
阴阳所生,皆蒙鞠养。
故能津济率土,救护溥天;
协奖群迷,扶导聋瞽。
澍兹法雨,使润道牙。
烧此戒香,令薰佛慧。
修第壹之果,建最胜之幢;
拯既灭之文,匡以坠之典。
忍辱之铠,满于清都
微妙之台,充于赤县。
岂直道安、罗什,有寄弘通。
故亦迦叶、目连,圣僧斯在。
龙藏寺者,其地盖近于燕南,昔伯圭取其谣言□□□水毋恤往而得宝,窥代常山
世祖南旋,至高邑而践祚;
灵王北出,登望台而临海
青山敛雾,绿水扬波。
路款晋而适秦,途通□而指卫。
□□之落,矩步非遥;
平原之楼,规行非远。
寻派避世,彼亦河人。
幽闲博敞,良为福地。
太师上柱国、大威公世子使持节左武卫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恒州诸军事恒州刺史鄂国公、金城王孝𠏡,世业重于金、张,器识逾于许、郭,军府号为飞将,朝廷称为虎臣,领袖诸□,冠冕群俊,探赜索隐,应变知机,著义尚训御之勤,立勋功事劳之绩,廊庙推其伟器,柱石捐其大材。
自驰传莅蕃,建旟作牧,招怀□逸,蠲复逃亡。
远视广听,贾琮之案冀部;
赏善戮恶,徐邈之处凉州
异轸齐奔,古今一致。
下车未几,善政斯归。
瞻彼伽蓝,事□草创。
□奉敕劝奖,州内士庶,壹万人等,共广福田。
公爰启至诚,虔心徙石。
施逾奉盖,檀等布金。
黑水之铜,罄赤岸之玉,结琉璃之宝□,饰缨络之珍台。
于是灵刹霞舒,宝坊云构。
峥嵘醪,穹隆谲诡。
九重壹柱之殿,三休七宝之宫,雕梁刻桷之奇,图云画藻之异。
白银成地,有类悉觉之谈;
黄金镂楯,非关句践之献。
其内闲房静室,阴牖阳窗,圆井垂莲,方疏度日。
曜明珰于朱户,殖芳卉于紫墀。
地映金沙,似游养之国;
薝隐天树,疑入欢喜之
夜漏将竭,听鸣钟于寺内;
晓相既分,见承露于云表。
不求床坐,来会之众何忧;
□然饮食,持钵之侣奚念。
粤以开皇六年,岁次鹑火,庄严粗就,庶使皇隋宝祚,与天长而地久,种觉花台,将神护而鬼卫,乃为词曰:
多罗秘藏,毗厄觉道,斯之不灭,凭于大造。
谁薰种智,谁坏烦恼,猗欤我皇,实弘三宝。
慧灯翻照,法炬还明。
菩提果殖,救护心生。
香楼并构,贝塔俱营。
充遍世界,弥满国城。
憬彼大林,当途向术。
穆州后,仁风遐拂。
金粟施僧,珠缨奉佛。
结瑶葺宇,构琼起室。
凤□概日,虹梁入云;
电飞窗户,雷惊橑棼。
绮笼金镂,缥壁薰。
绨锦乱色,丹素成文。
仿佛雪宫,依稀月殿。
明室结幌,幽堂启扇。
卧席未窥,跧龙谁见。
带风萧瑟,含烟葱茜。
西临天井,北拒吾台。
川谷苞异,山林育材。
苏秦说反,乐毅归来。
邹鲁愧俗,汝颍惭能。
惟此大城,瑰异所践。
疏钟向度,层磐露泫。
八圣四禅,五通七辩。
戒香恒馥,法轮常转。
开皇六年十二月五日题写,齐开府长、兼行参军九门张公礼之□(碑旧拓本。案:《金薤琳琅》八有此文,多识叹非因每穴五字,非。)
越州永兴李明府宅送萧三还齐州序667年 初唐 · 王勃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嗟乎。不游天下者。
安知四海之交。不涉河梁者。
岂识别离之恨。薜衣杖。
琴樽为得意之亲。临远登高。
烟霞是赏心之事。有梁孝王之下客。
仆是河南之南。孟尝君之上宾。
子在北山之北。幸属一人。
作寰中之主。翛然四皓
为方外之臣。俱游万物之间。
相遇三江之表。许元度之清风朗月。
时慰相思。王逸少之修竹茂林
屡陪欢宴。加以惠而好我。
携手同行。或登吴会而听越吟。
或下宛委而观禹穴。良谈落落。
金石丝竹之音辉。雅致飘飘。
风云之气状。当此时也。
尝谓连璧无异乡之别。断金有好亲之契。
生平于张范之年。齐物于惠庄之岁。
三光回薄。未殚投分之情。
四序循环。讵尽忘言之道。
岂期我留子往。乐去悲来。
横咽水而东西。绪愁云于南北。
况乎泣穷途于白首。白首非临别之
嗟歧路于他乡。他乡岂送归之地。
蓐收戒序。少昊司辰
清风起而城阙寒。白露下而江山远。
徘徊去鹤。将别盖而同飞。
断续来鸿。共离舟而俱泛。
古人道别。动便经年。
今我言离。会当何日。
山巨源之风猷令望。善佐朝廷。
嵇叔夜之潦倒粗疏。甘从草泽。
行当山中攀桂。往往思仁。
野外纫兰。时时佩德。
人非桃李。岂得无言。
子是箫韶。当思振响。
勉酌伤离之酒。具陈感别之词。
各赋一言。俱题六韵。
兰亭始末记 唐 · 何延之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一
兰亭者。
右将军会稽内史琅琊王羲之逸少所书之诗序也。
右军蝉联美冑。
萧散名贤。
雅好山水。
尤善草隶。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
宦游山阴
太原孙统承公孙绰兴公广汉王彬之道生陈郡谢安安石高平郤昙重熙太原王蕴叔仁释支遁道林及其子凝之徽之操之等四十有二人修祓禊之礼。
挥毫制序。
兴乐而书。
用蚕玺纸鼠须笔。
遒美劲健。
绝代特出。
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字有重者。
皆搆别体。
其中之字。
最多乃有二十许字。
变转悉异。
遂无同者。
是时殆有神助。
及醒后。
他日更书数十本。
终无及者。
右军亦自爱重此书。
留付子孙。
传至七代孙智永
右军第五子徽之之后。
西成王咨议彦祖之孙。
卢陵王冑曹昱之子。
陈郡谢少卿之外甥也。
与兄孝宾俱舍家入道。
俗号永禅师
禅师克嗣良裘
精勤此艺。
常居欣寺阁上临书。
所退笔头。
置之于大竹簏。
簏受一石馀。
而五簏皆满。
凡三十年。
于阁上临真草千文八百馀本。
江东诸寺各施一本。
今有存者。
犹直钱数万。
孝宾改名惠欣
兄弟初落发时。
会稽嘉祥寺。
寺即右军之旧宅也。
后以每年拜墓便近。
因移此寺。
右军之坟及右军叔荟以下茔域。
并置山阴县西南三十一里兰渚山下。
梁武帝以欣二人皆能崇释教。
故号所居之寺为欣焉。
事见会稽志。
其临书之阁。
至今尚在。
禅师年近百岁乃终。
其遗书并付与弟子辩才。
辩才姓袁氏。
梁司空昂之元孙。
博学工文。
琴奕书画。
皆臻其妙。
每临禅师之书。
逼真乱本。
辩才常于寝房伏梁上凿为暗槛。
以贮兰亭
宝惜贵重。
甚于禅师在日。
至贞观中
太宗以听政之暇。
锐志玩书。
右军真草书帖。
购募备尽。
唯未得兰亭
寻知此书知在辩才处。
乃降敕追师入内道场供养。
恩赉优洽。
数日后。
因言次乃问及兰亭
方便善诱。
无所不至。
辩才确称往日侍奉先师。
实尝获见。
禅师丧后。
荐经丧乱。
坠失不知所在。
既而不获。
遂放归越中。
后更推究。
不离辩才处。
又敕追辩才入内。
重问兰亭
如此者三度。
竟靳固不出。
上谓侍臣曰。
右军之书。
朕所偏宝。
就中逸少之迹。
莫如兰亭
求见此书。
劳于寤寐。
此僧暮年。
又无所用。
若为得一智略之士。
设谋计取之。
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
监察御史萧翼者。
梁元帝之曾孙。
今贯魏州莘县
负才艺多权谋。
可充此使。
必当见获。
太宗遂召见
曰。
若作公使。
义无得理。
臣请私行诣彼。
须得二王杂帖数通。
太宗依给。
遂改冠微服至洛阳(一作潭)
随商人船下至越州
又衣黄衫。
极宽长潦倒。
山东书生之体。
日暮入寺。
巡廊以观壁画。
辨才院。
止于门前。
辩才遥见
乃问曰。
何处檀越。
因便前礼拜云。
弟子是北人。
来此鬻蚕种。
历寺纵观。
遇禅师
寒温既毕。
语议便合。
因延入房内。
即共围棋抚琴。
投壶握槊。
谈说文史。
意甚相得。
乃曰。
白头如新
倾盖若旧。
今后无形迹也。
便留夜宿。
缸面药酒茶果等。
江东缸面
河北瓮头
谓初熟酒也。
酣乐之后。
请宾赋诗。
辩才探得来字韵。
其诗曰。
初酝一缸开。
新知万里来。
披云同落寞。
步月共徘徊。
夜久孤琴思。
风长旅雁哀。
非君有秘术。
谁照不然灰
萧翼探得招字韵。
诗曰。
邂逅款良宵。
殷勤荷胜招。
弥天俄若旧。
初地岂成遥。
酒蚁倾还泛。
心猿躁自调。
谁怜失偫
长苦空飘(一作良若业风飘)
妍媸略同。
彼此讽咏。
恨相知之晚。
通宵尽欢。
明日乃去。
辩才曰。
檀越閒即更来。
乃载酒赴之。
兴后作诗。
如是者数次。
于是诗酒为务。
僧俗混然。
遂经旬朔。
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
师嗟赏不已。
因谈论翰墨。
曰。
弟子先世皆传二王楷书法。
弟子自幼来耽玩。
今亦有数帖自随。
辩才欣然曰。
明日可携来看。
依期而往。
出其书示辩才。
辩才熟详之。
曰。
是则是矣。
然未佳善也。
贫僧有一真迹。
颇亦殊常。
曰。
何帖。
辩才曰。
兰亭
佯笑曰。
数经乱离。
真迹岂在。
必是响榻伪作耳。
辩才曰。
禅师在日保惜。
临亡之际。
亲付于吾。
付授有绪。
那得参差。
明日来看。
到。
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
见讫。
故驳瑕指颣曰。
果是响榻书也。
纷竞不定。
自示翼之后。
更不复安于伏槛。
萧翼二王诸帖。
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
辩才时年八十馀。
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
其笃好也如此。
自是往还既数。
童弟等无复猜疑。
后辩才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
遂私来房前。
谓弟子曰。
遗一物在此。
童子即为开门。
遂于案上取得兰亭
御府二王书帖。
赴永安驿。
告驿长淩愬曰。
我是御史
奉敕来此。
今有墨敕。
可报汝都督知。
都督齐善行闻之。
驰来拜谒。
萧翼因宣示敕旨。
具告所由。
善行走使人召辩才。
辩才仍在严迁家未回寺。
遽见追呼。
不知所以。
又遣散直云。
侍御史须见。
来见。
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
萧翼报云。
奉敕遣来取兰亭
兰亭今得矣。
故唤师来作别。
辩才闻语。
哽绝良久始苏。
便驰驿而发。
至都奏御。
太宗大悦。
以元龄举得其人。
赏锦䌽千段。
擢拜员外郎
加入五品。
赐银瓶一。
金缕瓶一。
码碯碗一。
并实以珠。
内厩良马两匹。
兼宝装鞍辔庄宅各一区。
太宗初怒老僧之秘吝。
以其年耄。
不忍加刑。
数月后仍赐物三千段。
谷三千石。
越州支给。
辩才不敢将入已用。
回造三层宝塔。
塔甚精丽。
至今犹存。
老僧因悸病不能强饭。
惟歠粥。
岁馀乃卒。
帝命供奉榻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
各拓数本。
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
贞观二十三年
圣躬不豫。
玉华宫含风殿。
临崩。
高宗曰。
吾欲从汝求一物。
汝诚孝也。
岂能违吾心耶。
汝意何如。
高宗哽咽流涕。
引耳听命。
太宗曰。
所欲得兰亭
可与我将去。
及弓剑不遗。
同轨毕至。
随仙驾入元宫矣。
赵模等所拓在者。
一本尚直钱数万也。
人间本亦稀少。
绝代之珍宝。
难可再见。
吾尝为左千牛将军时。
随牒适
汎巨海。
会稽
禹穴
访奇书。
僧处士
犹倍诸郡。
固知虞预之著会稽典录。
人物不绝。
信而有徵。
其辩才弟子元素
俗姓杨氏
华阴人也。
太尉之后。
六代祖佺期。
为桓元所害。
子孙避难。
流窜江东
后遂编贯山阴
即吾之外氏近属今殿中侍御史玚之族。
长安三年
素师已年九十三。
视听不衰。
犹居永欣寺永禅师故房。
亲向吾说。
聊以退食之暇。
略疏始末。
庶将来君子。
知吾心之所存。
付之永明温起等兄弟。
其有好事同志者。
亦无隐焉。
于时岁在甲寅季春之月上巳之日
感前修而撰此记。
主上每暇隙。
留神艺术。
迹逾笔圣。
偏重兰亭
开元十年四月二十七日筠州刺史
蒙恩许拜扫至都。
寻访所得委曲。
缘病不获诣阙。
遣男昭成皇太后挽郎吏部常选骑都尉写本进。
其日奉日曜门司宣敕。
内出绢三十匹赐
于是负恩荷泽。
手舞足蹈。
捧戴周旋。
光骇闾里。
仆跼天闻命。
伏枕怀欣。
殊恩忽临。
沈疴顿减。
辄题卷末。
以示后代。
朝议郎职方员外郎上柱国何延之记。
晋武帝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栾城后集》卷九、《文编》卷二九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古今之正义也。
然尧废丹朱用舜而天下安,帝乙废微子立而商以亡。
古之人盖有不得已而行之者矣。
得已而不已,不得已而已之,二者皆乱也。
子非、纣,而废天下之正义,君子不忍也。
子如、纣,而守天下之正义,君子不为也。
汉高帝始谓惠帝仁弱,欲废之而立如意,既而知人心之在太子也,则寝废立之议,而用平、勃。
平、勃皆贤而权任均,故惠帝虽没,产、禄虽横,而援立文帝,汉室不病也。
武帝既老,知燕王旦广陵王胥之不可用也,废之而立少子,任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以后事。
当是时,昭帝之贤否未可知,而四人枉直相半也。
幸而昭帝明哲,霍光忠良,桀、羊虽欲为乱而不遂。
其后复废昌邑,立宣帝,而朝廷晏然无事。
盖人君不幸而立幼主,当如二帝属任贤臣,乃免于乱。
此必然之势也。
魏明帝疾笃而无子,弃远宗子而立齐王,始欲辅以曹宇、曹肇,而倖臣刘放、孙资不便、肇之正,劝易以司马仲达、曹爽。
齐王既非天下之望,而爽又以庸才与仲达奸雄为对,数年之间,遂成篡弑之祸。
晋武帝亲见此败矣,惠帝之不肖,群臣举知之,而牵制不忍,忌齐王攸之贤,而恃悯怀之小慧,以为可以消未然之忧。
独有一汝南王亮而不早用,举社稷之重而付之杨骏,至于一败涂地,无足怪也。
之出齐王也,王浑言于曰:「攸之于晋,有姬旦之亲,若预闻朝政,则腹心不贰之臣也。
国家之事,若用后妃外亲,则有吕氏、王氏之虞;
付之同姓至亲,又有吴楚七国之虑。
事任轻重所在,未有不为害者也。
惟当任正道,求忠良,不可事事曲设疑防、虑方来之患也。
若以智猜物,虽亲见疑,至于疏远,亦安能自保乎?
人怀危惧,非为安之理,此最国家之深患也」。
之言,天下之至言也。
不能用,而用王佑之计,使太子母弟秦王柬都督关中楚王玮淮南王允并镇守要害,以强帝室。
然晋室之乱,实成于八王。
吾尝筹之:如攸之亲贤,夺嫡之祸非其志也。
不幸至此,天下所宗,宗社之计犹有赖也。
佑之计,使子弟据兵以捍外患,如梁孝王之禦吴楚尚可。
若变从中起,而使人人握兵以救内难,此与何进、袁绍召丁原、董卓以除宦官何异?
古人有言:「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
武帝之择祸福,可谓不审矣!
右补阙翰林学士梁君墓志 唐 · 崔元翰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三
右补阙翰林学士皇太子王侍读史馆修撰梁君。
讳肃
字宽中
其先安定人
汉魏已降。
至于隋氏。
世有爵位。
家贵门盛。
刑部尚书邯郸公曰毗。
君之五代祖。
以至于唐朝散大夫右台侍御史赵王行台记室宜春公曰敬。
实公之高祖
朝散大夫右台侍御史曰愕。
君之曾祖。
祖昱。
终于莫州任邱
父逵。
止于司禦率府兵曹参军事。
安卑于燕蓟
避乱于吴越
故其世少衰焉。
君尝为司禦府君灵表。
以表其墓。
自叙其世系甚备。
建中初以文词清丽应制。
太子校书
请告还吴。
相国兰陵萧公荐之。
擢授右拾遗修史
以太夫人羸老。
有沉痼之疾。
辞不应召。
其后淮南节度使吏部尚书京兆公表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管书记之任。
非其所好。
贞元五年监察御史徵还台。
于是备谏诤而侍于大君。
传经术而授于储后。
典文章于近署。
垂劝戒于东观。
授赤绂银印之锡。
闻者荣之。
九年冬十有一月旬有六日
寝疾于万年永康里。
享年四十有一。
诏赠礼部郎中
赙以布帛。
十年春正月二十八日
葬于京师之南小赵村之原。
子徽之宏之。
俱未冠。
尝学文矣。
幼子未名。
小字振振
夫人京兆韦氏。
抱之以缞。
从其輤车。
哀感行旅。
呜呼。
君之寓于江南
年十六而先府君殁。
事祖母以至孝闻。
在羁旅之中。
当离乱之际。
贞固而未尝忘于道。
廉让而未尝亏于义。
年十八。
赵郡李遐叔河南独孤至之始见其文。
称其美。
由是大名彰于海内。
四方之诸侯洎使者之至郡。
更遣招辟而宾礼之。
其升于朝。
无激讦以直已。
无逶迤以曲从。
不争逐以务进。
不比周以为党。
退则澹然而居于一室。
傲遗乎万物。
贯极乎六籍。
旁罗乎百氏。
太史公之实录。
又考老庄道家之言。
皆睹其奥而观其妙。
立德玩词以为文。
其所论载讽咏。
法于春秋。
协于谟训。
大雅之疏达而信。
颂之宽静形焉。
博约而深厚。
优游而广大。
其三占之遗。
有文集三十卷。
为学者之师式。
尝著释氏止观统例。
几乎易之系辞矣。
前后五岁。
职必更于清显。
擢必首于俊造。
殁之日。
位未及于褒赠之典。
然而天子憯怛悼痛。
恩有加焉。
假之以寿。
则将有器使之寄。
柄用之重。
是直屈于短夭而无命。
非不遇也。
执友博陵崔元翰哀之。
乃为铭于墓门。
识其邱陇。
铭曰。
懿文德。
垂典则。
以藻身。
华国
命之短。
哀何极。
镇国大将军王荣神道碑 唐 · 戴少平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
天列钩陈之象。
国维环卫之仪。
苍旻立程。
图谍斯载。
心膂之寄。
贤良是畴。
苟非副慎选。
曷以将军累代而居其位焉。
将军姓王氏
讳荣
字荣与
太原人也。
肇自轩后。
延于周室。
灵王丧道。
太子晋于河东
时人号为王家
子孙因以命氏。
子晋敬宗司徒
秦始皇大将军剪。
子曰贲。
孙曰离。
皆以武略著名。
列于战国策。
汉昌邑中尉吉。
博通坟典。
形于书籍。
生二子。
长曰霸。
太原
次曰骏。
琅琊
公即霸之后矣。
自剪至魏。
凡三十四代。
有昶。
征南将军
后遇西晋陵替。
子孙有过江者。
江东盛族。
其不往者。
代有贤豪。
史传备彰。
此无缕载。
隋季丧乱。
龙蛇起陆
爰有唐之始祖。
举义师于北京
惟公之先宗。
向雄风于西土。
繇是奕叶承绪。
因家上京
曾祖元。
越州长。
王父思献。
元功臣右龙武军大将军
父崇俊。
开府仪同三司左龙武军大将军莒国公京城功德使
赠太子太保
庆有所属。
世无乏贤。
猗欤将军
太保元子也。
高门有嗣。
美玉无瑕。
识鉴精通。
知谋周达。
忠孝立志。
温良饰躬。
总角精乎两经。
弱冠穷于三略。
文武不坠。
刚柔得中。
风姿逸偫。
果断在已。
公门家子也。
肃宗皇帝美公先父有勤劳于国。
训导于家。
爰自妙年。
授公左龙武军司戈
广德初转本军中候。
未几迁同州伏龙府折冲。
赐紫金鱼袋。
本军宿卫
皆特降恩煦。
宠于勋贤。
代宗之初
蕃戎豕突。
烽燧西举。
銮舆东巡。
公之父子。
俱为侍从
翼戴往复。
公家是先。
特拜公陕府元从游击将军左龙武军冯翊府左郎将上柱国太原县开国伯
食邑七百户。
公以恪居韶淑之年。
志出云霄之路。
勤守职业。
色养无亏。
虽居长。
上以公代有勋绩。
施延赏之恩。
特赐故右龙武军将军李敬照之长女。
以其令淑有闻。
由内而降为公之夫人也。
恩逾国戚。
宠过常伦。
服玩礼仪。
无非常赐。
渥泽霶霈。
未之前闻。
公谦冲有恒。
恭俭无替。
并谓祸生不意。
家衅荐臻。
公柴骨棘心。
居苫枕块。
左右坟阙。
荐奠朝晡。
睹之者涕零。
闻之者恻怛。
可谓至孝之至。
恭仁之□数年后迁右神武军翊府中郎将
寻改右清道率府率
建中末
贼泚扇奸。
乘其不虞。
祸起肘腋。
宫室蜂虿。
车驾郊畿。
公乃奔驰扶轮。
躬奉矢石。
出殁生死。
羽卫君王。
是知仁者必有勇也。
上嘉其诚。
封武威郡王
食邑三千户。
封五百户
逮于克复城阙。
载酬厥勋。
兴元初奉天定难功臣云麾将军右监门卫率府率
寻充左龙武军南仗使。
八年转左内率府率
军职如故。
公家之事。
知无不为。
昼警夜巡。
考课尤著。
有诏补本军通直将军
职其将迁。
望亦增重。
之操。
森然可观。
贞元末特拜左龙武军事。
文明之代。
翊舜禹之君。
嗣业既彰。
军风载振。
昔宏农杨氏。
四世三公
太原王君。
三代三品。
于戏。
德宗皇帝奄忽升遐。
顺宗钦明。
践祚皇极。
公以册立之重。
御史中丞
寻加镇军大将军
赐一子正员八品。
改赠先父太子太保
殊常之泽。
并集公门。
虽承湛露之恩。
不易履冰之诫。
霜仗增肃。
天门
规谟昭彰。
职事修举。
前后伦类。
莫之与京。
于是书芳躅于武经。
写丹青于麟阁。
俄乃紫微迁位。
皇室荐哀。
二帝山陵。
六军扈跸。
羽仪争胜。
公也推先焕采。
宝历新升。
恩加近侍。
迁本军大将军御史大夫
佩玉腰金。
珠门䌽戟。
马援有伏波之号。
班超定远之名。
虽门望同途。
终华裔别实。
岂若登坛柱国
授钺中朝。
昼列彤庭。
暮严清禁。
涣汗之重。
孰云比肩。
至如君尽其臣忠。
子及于父位。
万乃有一。
公其获诸。
公之性也。
矜孤悯穷。
宽仁厚德。
不伐其善。
无施其劳。
忠孝仁义。
全乎始终。
财帛洽于姻亲。
禄沾于乡党。
享福居崇。
固其宜矣。
公当拜命之始。
将军(疑)有事于南郊。
献锋锐者盈于九门
积玉帛者来于万国。
公为六军之首。
将持百代之名。
敷陈盛仪。
回出偫格。
美望充于朝野。
嘉声达于圣聪。
因赐二子出身。
用旌厥德。
公竭乃筋力。
罄于心神。
靡盬自哀。
积勤致疾。
天医继路。
御饵盈庭。
虽上命以惜贤。
竟膏肓之罔救。
公累官十任。
历事五朝。
谋猷克申。
威惠斯在。
犹以遗训。
贻乎子孙。
身后之仪。
靡不详告。
有始有卒。
公其得之。
公尝谓知已曰。
大丈夫誓当开拓疆境。
扫涤欃枪。
诛锄奸凶。
廓清华夏。
致君尧舜之上。
荣名管葛之前。
岂可保位金门。
坐安天禄而已。
何乃寿龄不永。
事与愿违。
未尽所试。
奄辞明代。
呜呼。
元和二年十月二十一日
薨于道里之私第。
享年五十有六。
万乘眷勋勤之德。
彻食伤嗟。
三军思抚育之情。
攀辕恸泣。
意夫卞氏之玉。
绝迹于良时。
隋侯之珠。
韬光于幽壤。
翩翩盛德。
足继前修。
亹亹馀风。
扬乎后代。
亦可谓殁而不忘者也。
来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丹旐既举。
青乌告期。
有司上闻。
锡葬殊等。
出天厨以飨奠。
俾中贵以临丧。
卤簿溢于郊衢。
笳箫震于阡陌。
宠光存殁。
泽被幽明。
栖神于凤城东南龙首原先茔之左。
礼之至也。
夫人陇西郡夫人李氏。
妇德柔明。
母仪贞顺。
视孤茕以洒泣。
抚灵榇以销魂。
追思饰终。
罄竭家产。
嗣子朝散郎前行左内率府录事参军太原县开国公谅及王女等。
或婉淑冲和。
或贞刚励节。
各禀家训。
修于令闻。
绝浆岂独于曾参
负米犹思于子路
终天罔极。
叩地何追。
虑嘉躅之遗闻。
请修文以记德。
予以素承交契。
见托临终。
辞之不俞。
聊载贞石。
铭曰。
禺禺圣君兮谔谔良臣。
惟德是辅兮皇天匪亲。
国有环卫兮天有钩陈。
心膂之寄兮畴咨哲人。
将军之孙兮将军之子。
开国承家兮提纲振纪。
君臣浃洽兮永冀终始。
形图彩阁兮名列青史。
彼苍者天兮歼我中贤。
皇王轸悼兮士旅潸然。
于以展恩兮式奠几筵。
于以饰终兮卤簿旌旃。
龙首之原兮凤城之前。
萧萧白杨兮窅窅黄泉。
立石刻铭兮纪勋纪德。
扬名播美兮千年万年。
文密学(一) 北宋 · 张俞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成都文类》卷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五
八月日,郡人张俞再拜上书府主密学阁下:俞观春秋列国以来,游客谈士始用书历干王侯,皆因势利而起,故其文词钩键险谲,变挫于事,以著安危。
当时列国嗜利之君,必售其说以图世变。
故其言易合,其利易动,则时势然也。
今天下之政皆出朝廷,生民之命皆本天子,有司分其职,公卿守其位,内外一统,上下一法,若天刚而平,地柔而成,何有于事哉?
假今之人有若古之谋士,能通先正百家之言,明治乱之变,审当世之务,有安生民之心,欲持此安归乎?
言之而孰听乎?
虽强言之,世不谓之狂,则将被之刑矣。
由此而言,古之士也易为功,今之士也难为贤,则时势亦然也。
又尝观乐毅《与燕惠王书》,李斯《上秦王书》,邹阳《上梁孝王书》,未尝不感慨流涕也。
何谓?
彼三人者皆以羁旅游士历干强国,观变审虑,纳说时君,谋行计从,志树功业,兹亦遭其用矣。
一旦时变世易,谗邪交构,为亡臣,为逐客,为囚隶,堙阨怨愤,发于文词,名败身辱,仅能免死,可不悲哉!
其馀钩诬斥逐,古今相望于天下矣。
由此观之,士不患道之不修,患无其时;
有其时,患无其主;
有其主,患用之不尽;
用之尽,患信之不固。
茍乃主信而固,用才而尽,功立名著,保身而退,兹谓为士之义尽矣。
虽然,古亦罕闻其人焉,况后之人乎?
凡今之所为士者则著焉,谓能记诵典章,采饰言语文字,观揖让进退之士也,非若古之所谓特立之士也。
古之曰士者志于道也,今之曰士者志于利也。
士之名则一,而有利、道之殊焉。
,乃今之士也。
早岁善诵文史,习章句之学,府郡屡荐,曾不得下等之名。
自念亲老贫甚,决志西归,不干荐试。
乃尽锄去旧学,始复穷玩古书。
见天地之运,与人通理
圣贤道德,在乎治物。
后之学者皆忘失原本,务刻浮文,欲致其用,失圣贤之道甚远。
由是潜心考古,庶见性命变化之致。
虽处穷厄顿挫,未尝一日而忘也,亦未尝一日而言也。
故将以此乐其身而安其亲,岂谓求闻达而后能为哉?
去年秋天子有命,再召赴阙,惟念贫不能行,遂游三峡丐贷,八月而后返。
伏闻阁下受命作镇,张立法度,明刑布德,抚宁西土,西土之人咸被其泽。
唯贱生流落不偶,速戾久矣。
阁下上惟君令之厚,下恤穷士之困,顾瞻方面之表,不加大罪,尚能以礼寻访,欲俾万人有所仰劝,则阁下志量渊远,非小子所敢知也。
但受恩德,不知感报,谨诣府门伏谒,庶免乎为狂为囚,不胜大幸。
西汉杂论三 其二 田鼢淮南王霸上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三
淮南王安入朝时,太尉,迎霸上,谓曰:「上未有太子大王最贤,高祖孙,即宫车晏驾,非大王尚谁立哉」?
淮南王大喜,厚遗金钱财物。
上自婴、夫事时不直,特为太后故。
及闻淮南事,上曰:「使武安侯在者,族矣」。
右《灌夫传第二十二》鼢、婴三人者,皆召权利,以气相倾而交祸。
虽免于诛,而死不旋踵,见怪物焉。
班固以谓「凶德参会」,其才不足相优劣也。
虽然,婴为差贤,其救夫死,亦出于义。
何则?
梁孝王太后爱,而景帝未立太子,酒酣,上从容曰:「千秋万岁后传王」。
太后驩,婴独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
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梁王」?
太后由此憎婴。
太子废,婴为傅,又力争,不能得,谢病去。
婴为人臣,于此亦足贤矣。
以大臣,当淮南王藩臣入朝,迎霸上,乃私许宫车晏驾而立
夫为人臣如此而不族,岂不幸哉!
武帝英主,自初即位,故已嫉专,曰:「君除吏尽未?
吾亦欲除吏」。
又曰:「遂取武库」!
东朝廷辩,内史魏其,后不坚。
上骂内史曰:「吾并斩若属矣」!
则帝意直婴,无意族夫可知。
徒以黾俛从太后而两人族。
嗟乎!
人君虽谨于奉亲,而族人之家,刑亦可以滥设哉?
淮南王反,乃始叹息,谓「鼢在当族」,然亦竟不正罪,非也。
于定国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三、《十先生奥论注续集》卷六、《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九
治狱者,非死生祸福不入其心,未足与议也。
苟死生祸福入其心,则迫于权势,夺于威武,虽有平恕之志,亦变而为暴酷矣。
张欧之在文、景时,世共谓之长者也。
每上具狱事,有可郤郤之,不可者不得已为泣涕面而封之,其慈祥岂弟之风,温然可挹也。
至于与庄青翟等劾晁错,加以大逆无道之罪,腰斩而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其残贼忮忍,虽张汤、杜周亦不过如此。
以其前后观之,判然若二人焉。
此无它,欧虽天资平恕而胸中初无所守,故当景帝之怒,则震慑失趍,黾勉顺指,陷于暴酷而不能自拔也。
于定国廷尉,民自以为不冤,后世言治狱者必稽焉。
然吾尝考其实,亦张欧之流耳。
定国地节元年廷尉,而以甘露二年御史大夫,凡十七年之间,丽于刑书者,无不出于定国也。
赵广汉元康二年诛,盖宽饶神爵元年诛,韩延寿五凤元年诛,杨恽以二年诛,皆当定国廷尉之时。
然此四诛,皆宣帝之太过而千载之所痛愤流涕者也,吾不知定国尝争之耶,其亦未尝争之耶?
若其不争,则其罪固无所逃,就使尝争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未闻可以不从而但已也。
争与不争,其失等耳。
定国身为廷尉,上则陷君为淫刑之主,下则自以为暴酷之吏。
以事君则不忠,以谋己则不智。
不忠不智,君子之大节已亏矣。
乃反属意于郡国鳏寡之间,略于大而谨于小,吾未见其为平恕也。
向使定国有刚毅之操,不以死生祸福移其心,如张释之断犯跸盗环之狱,虽之所甚怒而必轻之,劾太子梁王之失,虽之所甚爱而必纠之,当官而行,不吐不茹,则赵、盖、韩、杨之徒,亦庶几不死矣。
成王命君陈曰:「商民在辟,予曰辟,尔惟勿辟,予曰宥,尔惟勿宥,惟厥中」。
定国独未见此论耶?
周亚夫传后1098年 北宋 · 苏过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斜川集》卷六、《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二 创作地点:海南省海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儋州市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夺」。
君子之学,亦志于斯而已矣。
阅古今而不知成败,见小节而闇于大道,虽学足以通天人,智足以周事物,吾不知其人也。
祸福莫大于死生,利害莫大于安危。
人能轻千金之躯,以任天下之重,祸福不惧,死生不易,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天下无事,虽腐儒小生弄刀笔有馀;
事出意外,又能究其本心、而不失其素志者,寡矣!
晁错号称「智囊」,本造六国之谋,知吴必反者,宜其遭变而不动,慨然以身任之,乃反以危事委人主,而自处于万全。
此其智已乱矣!
犹若此,而况其下者乎。
吾观周亚夫之将也,可谓安静有守而不动者矣。
梁孝王日夜请救,而亚夫卒坚壁不出;
军夜惊,相攻至帐下,而亚夫卒坚卧不起。
夫不救梁,不过梁亡而诛耳,而汉无可几之道。
军夜惊不起,不过匕首窃发,而军无可乘之隙。
以死生而易安危,亦可谓任重而道远矣!
至于谏临江之废,拒王信之封,所谓严嫡庶之分;
高祖之约,可谓真宰相矣。
太史公独称其用兵而不取其守节,曰:「足智而不学,守节而不逊,卒以穷困」。
呜呼!
此为景帝讳也。
景帝不道,至于杀无罪元勋之臣,太史公不能直书其恶,乃讥亚夫之短,以为自取者,可为流涕太息也!
亚夫之不学,岂其似绛侯厚重少文耶?
刘氏微其父子,几亡矣!
何不学之有哉!
亚夫之不逊,岂其以面折廷争,而为庸主所不堪耶?
鬻拳惧君以兵,君子犹能与之,而守节者安得以不逊罪之哉?
孔子曰:「仁者必有勇」。
勇盖仁者之馀事也。
亚夫独以兵见称,岂不遗其大而录其细耶?
季仲默诗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二八、《梅溪先生后集》卷二七
仲默,予姑之子也,与予同年生,少予二十日。
自总角同笔砚,相得最甚。
弱冠,从林先生师禹金溪
时大梁孙皓子尚游吾乡,年少有俊才,能歌诗。
予二人辱与之交,遂各出所作诗,编为集。
阅岁既久,谓以失之。
至隆兴甲申夏四月壬戌,予儿闻诗暴蠹书,得旧稿,遗墨如故,而子尚在鬼录已二十馀年,仲默化去亦一星终矣。
予流涕读之,仲默诗虽不多,然皆忧国伤时慷慨奇男子语。
使天假之年,有禄位于朝,摅其素蕴,决不为脂韦软孰辈也。
旧游从者八人,有八叟之号,仲默号劲叟
其后刘铨全之、镇长方、毛宏叔度与予皆相继尘忝禄位。
仲默才气不在人下,独不沾一命而死,悲夫!
予因录其诗词,凡二十六首,及予和仲默与孙子尚、姜渭叟二诗于后,示其子徽,俾家藏之,以贻后人。
北行日录(上时待次温州教授,随侍兖公守括苍,受仲舅汪尚书大猷之辟。)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七二、《攻愧集》卷一一一
乾道五年己丑十月九日辛卯邸报,仲舅侍郎贺正使曾总管觌副之。
十日壬辰,蔡兴以仲舅书来,辟充书状官,二亲许一行。
是日游南园,微雨。
十一日癸巳,雨,俶装。
十二日甲午,阴。
十三日乙未,雨。
十四日丙申,雨。
李器之以凤栖梧饯行。
十五日丁酉,雨。
仁甫约同登途。
十六日戊戌,晚晴。
仁甫酌别于少微阁,醉中唱和。
十七日己亥,晴。
十八日庚子,晴。
饭后别二亲,径出城。
张子质一见于驿亭。
仲兄、器之、元声、弟淳相送至寿宁寺
仁甫继至。
饮罢,东行,宿岩泉夏家店,去城十五里。
十九日辛丑,晴。
行二十里,饭午顿驿。
行二十五里,宿荆山上方。
二十日壬寅,晴。
早登小楼眺望。
行十里,饭蒋家店
缙云县,少候仁甫,即行。
道经放生潭,山水秀发,策杖纵观。
闻有赵侯庙,乡人敬之。
石有如杖如履如瓮如舟者,皆以侯名。
双头岩、白岩、乌岩皆奇伟。
白岩峭立临溪竹秀润。
乌岩下有石室,端植如门。
渡溪,入仙都玉虚宫路。
回顾南岸,石笋森列,有亭翼然。
仆夫曰:「此初旸谷也」。
中有石鼓,扣之有声。
以既济,不复往。
路转山回,已见独峰。
大松夹立,清溪映带。
眇视林间,有巨石屹据如雪。
且行且观,遇道童,问石之名,云有洞名「忘归」。
既惩初旸之失,遂回登焉。
洞中可容数十人,四旁嵌空,如出镌斲。
旁有小洞,又一石横陈如台。
风清微,俯和湍濑,是真使人忘归也。
下行里许,益近独峰。
峰之上相传有鼎湖,尝有巨莲叶因风而下。
石壁隐隐有车辙,世言黄帝由此飞升。
塘曰「黄履」,言遗履之地。
地曰「静乐」,言钧天至此而不闻。
峰后大山如屏,奇石崷崒,始望之,高列峰外,自谓倘登其上,必可俯瞰鼎湖
下有锐石,仅如一,及即之,后山靡迤而退听,石笋亦不可跂及。
而此峰独上摩穹汉,巍然削立,无阶而升。
人有扪萝登后山之巅者,犹觉未及强半,是知此峰真众山之宗,非凡目所可窥测也。
后山有石空洞,跻攀而上,一窦通明
刘先生于窦之外横木为床以居,至今遗箦犹在,号隐真洞
高不可登,怅望久之。
循峰而北,又有仙水洞,一名镜岩
悬崖数十尺,级石以上。
石罅有水,仅如屋漏,终古不竭,下凿小泓贮之。
名公遗墨镵满四壁,迂叟、介夫、赵清献公皆在焉。
携酒对酌,清坐移时,亦记岁月而还。
再至峰下,大书姓字。
小憩宫前两亭,顾瞻伟观,兀不得去。
洞心骇目,生所未见。
入据上方,相与痛饮赋诗,醉墨淋漓,挥扫满壁。
秉烛朗诵,旁若无人。
诗榜栉比,盖自香山居士而下,不知其几。
阅十之三四,不能尽读也。
宫前有门,书「祈仙总真洞天」。
是日行四十五里。
二十一日癸卯,晴。
早复笔诗于版,各置醉墨高处。
黄帝祠宇李阳冰篆额,今留县庠。
闻有上宫名「妙庭」,相去三里而近。
他无胜槩。
有洞名金龙,一窦通独峰下,仅容小儿出入,而其中甚宽。
宣和间尝以金龙镇之,为睦寇盗去。
脚力既倦,不得穷历。
出门相羊峰下,绝溪而西。
数里间,山川犹竞秀未已。
有徐氏小亭,横跨练溪,小憩而行三十里,饭黄碧。
村醪醇酽,不殊家酿。
二十八里,宿和尚店
李溪犹二里。
倅厅一兵杨靖自绍兴回,因发家书第一封,录所题仙都二诗寄仲兄。
二十二日甲辰,夜微霰,早阴晴。
行二十七里,饭诸应。
行三十馀里,至龙窟。
行五里,宿尚书塘。
二十三日乙巳,晴。
行二十里,饭杨溪。
仁甫新塘路往四明,分袂于此。
田间行久之,犹能相望。
将入山,举手一揖而别。
四十里,宿横塘暮岭间张家店
途中惟售溪坊酒颇佳,然比之黄碧味不及而价又三倍。
深夜,微雨即霁。
二十四日丙午,晴。
行十馀里,入东阳县
先见同年(瀛,)次见王宰(楫。)为诸卒批旁,小憩一店,尉已先至,再三留一饭,力辞之。
行十里,饭爱头孙家渡
溪行五十里,宿余店,盖过苏溪八里矣。
夜微雨。
二十五日丁未,微雨,作而复止。
行二十二里,饭罗岭下篆坑何店。
行三十五里,宿义井夏店。
过牌头十里。
二十六日戊申,晴,风。
过平历,遇客将李浚等回,发家书第二封。
行三十里,饭高拥杨家。
行三十五里,宿灰灶头于店。
二十七日己酉,晴。
行三十里,饭溪口傅店。
行三十里,宿渔浦镇上朱店。
东阳士人周忠厚同邸,清话久之。
夜分,小雨作。
二十八日庚戌,微雨,辰巳间晴。
早作饭了,同周君行数里。
三憩,方到渡头。
装载既毕,潮落舟胶。
监渡厉君以小舟般剥,已又加一舟,荡兀波间久之。
大舟既前,复挈行李装载,劳扰良甚,又舣棹食顷,挽繂徐行。
庙山,始用橹。
潮上方急,篙橹努力欲进,为山石所激,进寸退尺,舟人失色。
少纵复上,久方得过。
又挽行十馀里。
雨霁风静,一波不兴。
六和塔下登岸,已薄暮矣。
驱驰至嘉会门,闭关已久。
宿俞家店。
是日又有松阳一士人,姓叶,同渡。
二十九日辛亥,晴。
早起入城,馆于仲舅家。
饭罢,侍叔舅同去伪谒副使曾总管
因登三茅山,上步司教场,观仲舅习射。
夜发家书第三封。
三十日壬子,晴。
同去伪见刘察院,待范郎中成大久之,竟不见客。
次遇蔡架阁(霖,)去岁书状官也。
又遇留丞正臣。)饭季舅家。
承局缪钦归,以第三书行。
十一月一日癸丑,晴。
讲礼。
季膺、叶先生宪平、)丘监丞、尤监簿(袤)访及。
仲舅赴副使会。
二日甲寅,晴。
同去伪习仪都亭驿,部中见梁监门叔玠、)范丈、吕郎中正己,)景孟舅晚饭。
三日乙卯,晴。
习仪驿中已,不及习于参政府梁郎中访及。
四日丙辰,天明,微雨即霁。
使副以下习仪驿中,阅礼物,授衣衫。
翟楫及承局翁叶行。
两发家书。
仲舅招副使饭。
五日丁巳,晴。
习仪政府,候黄御药甚久。
邵州伯骏王智叟、)沈尉德润、)叶主管(翥)访及。
六日戊午,晴。
驿中大习仪,使副以下备衣冠。
贾国信(竑、)知閤张说张抡宋钧宋直温、康谞、王抃。)偕来,归写奏藁。
七日己未,雨。
侍叔舅偕去伪赴何季膺、陈叔强早饭于丰乐楼
八日庚申,阴。
发行李上船。
九日辛酉,雨。
下递担笼。
十日壬戌,晴。
饭了登舟。
高伯定、刘君任送出门。
伯纯、刘邦逵送过赤岸
景孟舅、姜子用、沈泽远、王智叟约送长河。
十一日癸亥,晴。
饭时过长河九十里,遣第六书,发周德归。
午过崇德
苏彭年来迓,水缩舟胶,牵挽寸进。
更初,遇士颖弟于官窑。
十二日甲子,晴。
饭时过永乐,行二十七里,至秀州
仲舅入城回谒,闸头登舟风作。
李同唐卿相见。
十三日乙丑,晴。
四更行六十里,过平望
姚漕相访,仲舅破睡见之。
行四十五里,过吴江
又行四十五里,至平江,仲舅入城回谒,船由城外至阊门
叔舅别去。
一夕行九十里。
十四日丙寅,晴。
早到无锡
携刺谒孙饶州父子。
中途闻其入城,遂谒喻郎中(樗,)以谢去春先辱。
魏子师子智访及。
行九十里,深夜毗陵数里泊。
十五日丁卯,晴。
生朝作汤饼,遣人访李表兄长卿,已同王直甫候于门。
彭年亦来,皆延入船相见。
江阴正己并公酝。
苏、李别于荆溪馆,直甫同行十里,待书而别。
徐协恭过船棋战。
三十六里过奔牛,又十八里过吕城
月明水深,挽舟甚驶。
夜行五十四里,过丹阳县,约五更矣。
十六日戊辰,晴。
行二十七里,小泊新丰
又二十七里,过丹徒镇
行三十六里,午后镇江
以水涩,良久方抵丹阳馆。
沈抑强(中立)既迓于门,又携具馆下协恭同集,使人通问于王侍御
十七日己巳,晴。
上馆盥栉。
仲舅欲同谒王侍御,而侍御已在门侍
季舅同沈抑强、去伪别侍御
闻泊舟金山,因约同游。
穷览胜处,主(宝印)首座(心鉴)嘉州人
侍御方赴夔州,不谓得见于此,以小诗道别,又辱和篇。
入船别其家,遂归。
仲舅招副使早饭,抑强复携具来,严墨卿同集,二鼓方散。
十八日庚午,晴。
四更起,天微明,即从使副到江干。
先登舟以待,沈、严二君相送,晴和无风。
俄顷至瓜洲登岸,未几风作,胡抚干仲文、)茂先、)泰兴(况)相迓。
俟行李上,坐船即行,薄暮扬州
城中水涩,更馀方出城。
发第七书,递达亲庭。
十九日辛未,晴。
三鼓,报送伴钟尚书世明等回。
仲舅起相见。
处州汤路分(逢时)钟引接,送狼头帽、五指子各一副,拂手香四贴。
为发亲庭第八书。
又以小舟来过,仲舅方与胡漕(昉)对语,因与汤略见于舟外。
少选,钟尚书、徐知閤(本中)船到,仲舅见之。
四更方得行。
辰时召伯埭,去扬州才四十五里,以夜来留滞故尔。
张帆而行,三十里过露筋,三十里到高邮
仲舅入城回谒。
两岸然草如画。
三十里,夜过塘头。
二十日壬申,晴。
三十里过界首,二十五里过范水,三十五里至宝应
夜风雨。
行三十里,过黄蒲,二十里过平柯桥
二十一日癸酉,晴。
辰时楚州
仲舅入城回谒。
登熙台,应山阳(藏密、)晏判官(哲)一揖于舟次。
三十里过磨盘,三十里夜过淮阴,三十里过闻家峰。
二十二日甲戌,晴。
三十里到洪泽,前去欧家渡极浅,欲为般剥计。
使副借潮于渎头神,东北风作。
欲候酉潮,而申初已应。
开闸张帆,三十里过渎头。
使副上庙挂幡,又过数里,舟胶而止。
二十三日乙亥,晴。
未明,东北风大作,潮亦先期而应。
谈笑过欧家渡,去渎头十五里,一行人欢呼而行,且感神贶之如响也。
行十五里至龟山,以风大不可出淮,摆泊山下,见监镇九思、)同舍。
二十四日丙子,晴。
早出淮三十里,至盱眙,泊燕馆下
龚守携具宴使副,约季舅、去伪分冬。
发家书第九封附递。
二十五日丁丑,晴,冬至
早起,乘马陪使副天庆观朝拜。
归馆,望拜两宫,各展贺。
偕季舅、去伪游第一山玻瓈泉,冰不可酌。
遍观磨崖石刻
周司法深、谯提辖熙载、)王干办(茂。)龚守就馆请使副早食,军衙晚食。
二十六日戊寅,阴晴。
使副以下具衣冠习仪馆中,依例就皇华馆犒三节人。
二十七日己卯,晴。
盱眙客将李宝渡淮探问,接伴使副已到泗州
使副赴龚守晚会。
偕季舅、去伪赴王干办之招。
二十八日庚辰,晴。
掌仪引接等渡淮传衔。
少顷,同北引接礼信司高琚等传到接伴使副名衔:正使昭武大将军、行尚书吏部郎中上轻车都尉彭城郡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唐括安德副使朝奉大夫侍御史骑都尉广陵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高德裕
使副坐燕馆须其至,犒以三杯而去。
移舟淮亭,使副燕亭上。
偕季舅、去伪赴谯提辖会。
发第九书。
遣吕、张吉归。
二十九日辛巳,天明雪作。
使副以下巳时渡淮,至泗州草馆,望拜如仪,各就幕次。
三节人互参使副,使副互展起居状。
茶酒三行,上马入城,天色开霁,和气翕然。
至馆分位。
是日与季舅别。
十二月一日壬午,晴。
车行六十里,临淮县早顿。
县境有徐城,本徐国嬴姓,有徐君墓,季札挂剑之所。
又八十里,宿青阳镇驿。
临淮夺客牛以驾车,为客所诉,鞭条子八十。
金法,士夫无免捶挞者,太守至挞同知
又闻宰相亦不免,惟以紫褥藉地,少异庶僚耳。
二日癸未,晴,风。
车行八十里,虹县早顿。
城门不容车,乘马入驿。
市井多在城外。
驿之西有古寺,大屋二层,瓦以琉璃,柱以石。
闻其上多米元章诸公遗刻,三年前于寺中待使客。
饭后乘马行八十里,宿灵壁
行数里,汴水断流。
人家独处者,皆烧拆去。
闻北人新法,路旁居民尽令移就邻保,恐藏奸盗,违者焚其居。
有一鹿起草间,截马前西去。
两岸皆奇石,近灵壁东岸尤多,皆宣、政花石纲所遗也。
虞姬墓在西岸荒草中,横安二石板,相去尺馀。
隆兴间,我得泗、虹,以此墓为界。
县外山上有丛祠,汉高帝也。
淮北荒凉特甚,灵壁两岸人家皆瓦屋,亦有小城,始成县
道有粉壁云:「准南京都转运帖,理会买扑坊场」。
递铺皆筑小坞,四角插皂旗,遇贺正人使,先排两马南去。
金法,金牌走八骑,银牌三,木牌二,皆铺马也。
木牌最急,日行七百里,军期则用之。
三日甲申,晴。
车行六十里,静安镇早顿。
又六十里,宿宿州
自离泗州,循汴而行至此,河益堙塞,几与岸平。
车马皆由其中,亦有作屋其上。
州城新筑雉堞甚整,闻是五月下旬上畔指挥重修,限四旬毕工,费一出于民。
城中人物颇繁庶,面每斤二百一十,谷每斗百二十,粟米倍之,陌以六十。
大寺数所,皆承平时物。
酒楼二所甚伟,其一跨街,榜曰「清平」,护以苇席。
市肆列观无禁,老者或以手加额而拜。
有倒卧脚引书铺,般贩官局汤药,蔡五经家饼子风药。
去州二里许,二郎庙前有下马亭,即李显忠李福、李保之地。
驿舍邻郡治,显忠驻军于此。
破城之初,每兵止犒以三镮,士卒愤惋。
及逃归,创残之士不能自力,悉碎于敌手,为数坑埋之。
中庭有井,自投者尤多。
负郭县曰符离项羽破汉军于灵壁东,睢水为之不流,即此县界。
四日乙酉,阴晴,风作。
车行四十五里,蕲泽镇早顿。
又四十五里,宿柳子镇
小雪,即止。
五日丙戌,霜寒颇力,行人须发皆冰。
六十里永城县早顿。
驿中犹有灯,县本芒敬丘二县地,有芒山砀山相接,汉高帝隐于此。
汉更敬丘太丘陈寔尝为长,故城在今县西北。
又七十里宿会亭镇
六日丁亥,霜晴。
车行四十五里,沙山冈换驴。
三十五里谷熟县早顿。
县即商之南亳,汤所都也。
县外有虹桥跨汴,甚雄,政和中造。
今两旁筑小土墙,且敝损不可行。
绝河以入,又二十二里至金果园,果木甚多。
马行十八里,入南京城,市井益繁,观者多闭户以窥。
夹道甲骑百馀,城外及驿前皆步兵
大楼曰「睢阳」,制作雄古,倾圮已甚。
驿曰「睢阳谷熟甲卒自言西人月请五百短钱,闻本朝养兵之丰,叹感不已。
南京城楼侧有亭名「解愠」,承应人有自言姓赵者,不欲穷问之。
云城中犹有徐太宰、路枢密宣徽等大宅,多为官中所占,亦有子孙居者。
按此地即高辛氏阏伯所居商丘也。
武王微子启,是为宋国
后唐以为归德军节度
本朝以王业所基,景德四年应天府祥符七年升南京
金改曰归德府
梁孝王所都,兔园、平台、雁鹜池、蓼堤皆在此。
春秋陨石五犹存。
七日戊子,晴。
车行六十里,宁陵县早顿。
伯国,汤所征也。
魏信陵君无忌封于此。
又六十里宿拱州,本襄邑县,属开封
崇宁四年建,名辅州,以为东辅。
又改拱州襄邑,本宋承匡襄陵乡也。
襄公所葬,故曰襄陵
金曰濉州。
八日己丑,晴。
车行六十里,雍丘县早顿。
县故杞国武王封禹后东楼公,故至今土人犹曰杞县
祖逖镇此,以禦石勒
圉城镇在东南,本圉县,属睢阳国。
王莽翟义,为京观于此。
外黄县,故城在东,又有葵丘,齐桓公所会也。
承应人杜从自言邑手分,邑有令、簿、尉、酒税都监同监共五员,二税输粟及米,亦纳绢,但薄而小。
此间只是旧时风范,但改变衣装耳。
又行二十里,过空桑,伊尹所生之地也。
又里馀,过伊尹墓,惟一大枯木在侧,断碑卧其下,曰「汤相伊尹之墓」。
又数里,过三冢,驾车人自言姓赵云:「向来不许人看南使,近年方得纵观。
我乡里人善,见南家有人被掳过来,都为藏了。
有被军子搜得,必致破家,然所甘心也」。
宿陈留县,去雍丘六十里,驿中有苍柏可爱。
县本郑邑,为陈所并,故名。
九日庚寅,晴。
车行四十五里,道旁多陂塘,路颇迂回。
古冢相望,发掘无遗。
至东御园小亭少憩,使副以下具衣冠上马,入东京城,改曰南京
新宋门旧曰「朝阳」,今曰「弘仁」。
城楼雄伟,楼橹壕堑壮且整,夹壕植柳,如引绳然。
先入瓮城,上设敌楼,次一瓮城,有楼三间,次方入大城
下列三门,冠以大楼。
由南门以入,内城相去尚远。
城外人物极稀疏,有粉壁曰「信陵坊」,盖无忌之遗迹。
城里亦凋残。
街南有圣仓屋甚多,望见婆台寺塔,云城破之所。
街北望见景德开宝寺二塔并七宝阁。
寺上清储祥宫颓毁已甚,金榜犹在。
皮场庙甚饰,虽在深处,有望柱在路侧,各挂一牌,左曰「皮场仪门」,右曰「灵应之观」。
又有栾将军庙,颓垣满目,皆大家遗址。
入旧宋门,旧曰「丽景」,今曰「宾曜」,亦列三门,由北门入,尤壮丽华好。
门外有庙曰「灵护」,两门里之,左右皆有阙亭。
门之南即汴河也,故街南无巷,街北即甜水巷。
郑太宰宅,西南角有小楼,都人列观。
间有耆婆,服饰甚异。
戴白之老多叹息掩泣,或指副使曰:「此必宣和中官员也」。
相国寺如故,每月亦以三八日开寺。
两塔相对,相轮上铜珠尖左暗右明,横过大内前。
逆亮时,大内以遗火殆尽。
新造一如旧制,而基址并州桥稍移向东。
大约宣德楼下有五门,两旁朵楼尤奇。
御廊不知几间,二楼特起,其中浮屋买卖者甚众。
过西御廊数十步,过交钞所,入都亭驿,五代上元驿基。
本朝以待辽使,犹是故屋,但西偏已废为瓦子矣。
十日辛卯,阴晴,歇泊。
承应人有及见承平者,多能言旧事,后生者亦云见父母备说,有言其父嘱之曰:「我已矣,汝辈当见快活时」。
岂知担阁三四十年,犹未得见。
多是市中提瓶人,言倡优尚有五百馀,亦有旦望接送礼数。
又言旧日衣冠之家陷于此者,皆毁抹旧告,为戎酋驱役,号閒粮官,不复有俸,仰其子弟就末作以自给。
有旧亲事官,自言月得粟二斗,钱二贯短陌,日供重役,不堪其劳。
语及旧事,泣然不能已。
留守来谒接伴使副,使副连一榻南向坐厅上,留守设胡床侍其左,过盏劝酒,翼而退。
接伴所得私觌物尽货于此,物有定价,责付行人,尽取见钱,分附众车以北,岁岁如此。
又金人浚民膏血以实巢穴,府库多在上京诸处。
河南之民贫甚,钱亦益少。
涂中曾遇蒲篓数杠,导之以旗,殿以二骑,或云其中皆交子也。
都管愠其主人贪墨,以秽语诋之。
又有「万福包待制」之语。
承应人各与少香茶红果子,或跪或喏。
跪者胡礼,喏者犹是中原礼数,语音亦有微带燕音者,尤使人伤叹。
十一日壬辰,晴,赐宴。
既传衔,使副率三节人具衣冠出接伴位前,对揖而出,就褥位,与接伴天使对立,三节人立使副后。
先引使副东北向,开敕,两拜,天使乌古伦璋传口宣云:「卿等远持使节,来会岁元,适冒寒威,宜加宴劳。
今遣具位璋赐卿等宴,仍差南京留守耶律成押宴,并赐教坊乐」。
使副舞蹈五拜。
又开敕,两拜,再传口宣云:「卿等来朝岁旦,远抗使旌,爰增原隰之华,宜有甘芳之锡。
今差璋赐卿等酒果」。
使副󲦤笏,跪左膝,叉手受赐,五拜舞蹈如仪。
还,立褥位,对展。
次揖接伴,退就幕次,与璋茶酒三行,再立褥位。
引接石旦侧跪捧表,正使拜跪受表,却以授璋,仍送土物与之。
璋退,即引押宴出,与接伴拜舞谢恩。
押宴先升厅,侧立。
使副拜舞讫,与接伴对行,升厅,与押宴对展讫,就座,点汤,端笏离位少立。
三节人东北向,再拜呼噪,升厅。
占位东向南上,小立。
俟使副初盏罢,三节方坐。
初盏燥子粉,次肉油饼,次腰子羹,次茶食。
以大柈贮四十楪,比平日又加工巧。
别下松子、糖粥、糕糜、裹蒸、蜡黄、批羊、饼子之类,不能悉计。
次大茶饭。
先下大豉二、大饼肉山,又下𤓎鱼、咸豉等五楪,继即数十品,源源而来,仍以供顿之物杂之。
两下饭与肚羹,三下饼子,五下鱼,不晓其意,盖其俗盛礼也。
次饼餤三,次小杂碗,次羊头,次煿肉,次刬子,次羊头假鳖,次双下灌浆馒头,次粟米水饭,大簇饤,凡十三行。
乐次:筝、笙、方响三次升厅,馀皆作乐以送。
亦有杂剧,逐次皆有束帛银碗为犒。
使副以下皆离立,以待谢恩。
或云所赐初不及,皆文具耳。
第十二行依例劝上中节酒,罢,三节先就班,使副进。
第十三行茶罢,与押宴接伴谢宴,拜表庭下如仪。
再送璋土物,与璋成互展辞状,即与接伴对揖归位,送押宴私觌。
往回自此,每赐宴,礼数准此,食味乐次大同小异。